有着“小麻雀”之称的法国国宝级歌手爱迪,有着传奇的一生。爱迪童年颠沛流离,先是被母亲抛弃,后被父亲送到妓院由祖母抚养,随后在父亲从军队退役后,被强行带走随马戏团演出生活。再之后爱迪跟随父亲以卖艺为生,从街头初啼到成为一名酒吧卖唱女。正式登台的爱迪顺利成为一名歌喉迷人的明星,演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。然而她的情感却一再受挫,尤其是和拳击手马塞尔的情感经历。她的晚年每况愈下,最后死于肝癌。
近月来上“电影市场学”课,对起外语片中文戏名多了点注意。电影《La Vie en Rose》(La Mome)在香港译作《粉红色的一生》,而没有跟台湾译成《玫瑰人生》,除了因为rose在法文可译作粉红色外,更大的原因,很可能是香港人对Edith Piaf这位法国歌后其实认识不多。仅有的认识,可能只听过陈百强唱她作曲的〈La Vie en Rose〉,广东版由郑国江填词,歌名正是〈粉红色的一生〉。
一曲〈La Vie en Rose〉,代代都有名人翻唱过(新近的如有小野丽莎),Youtube就收藏了多个不同版本。其中较经典的,有柯德莉夏萍(Audrey Hepburn)在《Sabrina》唱给堪富利保加(Humphrey Bogart)听的,有Louis Armstrong吹着小号唱的英文版,还有玛莲德烈治(MarleneDietrich)的现场版。最意外的收获,是发现了一个刘别谦(Ernst Lubitsch)爱将Maurice Chevalier上电视台节目的片段:他向美国观众介绍和献唱〈La Vie en Rose〉这首法兰西名曲。